2011年,重庆科云汽车空调配件有限公司在工业园区破土动工;2013年,一期工程完工并投入生产;2014年,公司一举成长为重庆市“百强企业”。
“科云”一步步走来,一步步成长,重庆科云汽车空调配件有限公司是如何发展壮大起来的?日前,记者走进该企业进行了采访。
“一台汽车空调压缩机需要进料、制程、半成品、成品、检验等多个环节、13道工序。”董事长梁华清介绍,每个生产车间设有质量管理、生产管理和6S管理看板三大管理体系,一个设备的操作规范以及个人绩效考核标准便了然于胸,从而在制度上形成精细化管理,确保对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管控。
“我们都是两个小时一巡检,平时也常去线上检查,按照作业标准书和精密工具进行层层把关。”公司质量技术员王小蓉说。
“公司使用TS16949体系以来,我们的不良品都控制在50个PPM以内,也就是我们公司生产的100万个零件里,最多允许出现50个不合格零件。”公司副总经理熊炎平说。
此外,公司要求每一件产品必须通过5道快速检测环节,并从每千台合格产品中随机抽出一台压缩机,进行性能和耐久实验。
“要想避免高能耗、低产出的工业发展,就必须依靠专业技术,只有改良技术,才是发展工业经济的必由之路。”在空调压缩机展示中心,梁华清手拿样品对员工说。
创新是腾飞的羽翼,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,公司千方百计提升创新能力,推出新产品适应市场需求。
“现在国内各个汽车厂家都需要通过进口的方式来弥补这个产品,所以我们就看准了这个市场,想通过自身的创新,研发出一款性能更为优越的V6发动机缸体。”公司质量技术部经理张凌云指着V6发动机缸体样本介绍,从去年开始,科云公司就一直在研发这个新产品,今年已正式立项,预计明年9月开始试生产。
“我们会先开发一个产品,然后提交到跨功能小组,跨功能小组对此进行研讨并做出方案,如果觉得可行,我们再开始开发这个产品。”梁华清说。
上个月,公司精加工车间工程师史小刚所在的小组由于改进了一项生产工艺,提高了生产效率,获得了公司3000元的创新奖金。
“改进生产工艺不仅能提高公司的生产产量,对我自己来说也能得到一笔奖金,我们很愿意去做这个事情。”史小刚说。
说到员工创新意识的培养,梁华清说:“最开始我们公司只有两三个人参与,发展到现在,整个工厂的员工几乎都参与到了其中,现在每个月最少有七八件作品。”
质量铸就品牌,创新驱动发展。重庆科云汽车空调配件有限公司紧抓产品质量,不断开拓创新,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在了时代前列。
目前,该公司在全国都有了销售网络,产品还远销马来西亚、印度、韩国等地,去年实现销售收入6.1亿元。
“公司全部达产后,我们生产的小车空调将达35万套,大车空调6万套,压缩机150万台,V6发动机缸体40万台。”梁华清满怀信心地说。(记者 梁春红)